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钢铁研究总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按照中国钢研党委要求,扎实推进学查改有效落地,确保学有质量、查有力度、改有成效,坚持深学细查实改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。
一、发挥头雁作用,构建“三级联动”责任体系

压实主体责任,党委建立“党委统筹、专班推进、支部落实”三级责任体系,制定“组织领导+学习研讨+查摆问题+集中整治+成效总结”的“五位一体”工作方案。创新学习机制,构建“学研用闭环转化”体系,累计开展“第一议题”学习12次,召开专题推进会4次,开展专项督导6次,推动整改任务与科研攻关、经营改革等重点工作同部署、同推进、同考核。强化示范引领,班子成员以“专题党课+调研督导+整改包干”方式,牵头攻克“学风会风不实”“不必要公务开支”“违规吃喝”等5类突出问题,形成部署、执行、反馈、提升闭环管理。
二、深化学用融合,打造“四维赋能”教育模式

溯源式学习强信念,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11次、读书班6期,开展“沉浸式”研讨6次,编制《学习资料汇编》6期;所属党支部开展“微课堂”学习20余期,覆盖全体党员、非党干部和科研骨干。“钢铁先锋 勇攀高峰 钢铁报国 科技强国”品牌建设入选第六届国有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成果案例。调研式推动促转化,班子成员开展调研20余次,推动“先进特殊钢全国重点实验室”“稀土永磁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”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,获批国家级项目20项,国产G115®钢、超低温高强钢等取得突破性进展,以硬核科技支撑国家重大工程。警示式教育筑防线,组织党员干部赴北京市东城区看守所开展现场观摩,发放《党员干部“八小时外”纪律红线》50余册,通报典型案例12起,推动党规党纪入脑入心。实践式攻坚显担当,建立“需求牵引、党建赋能”双轮驱动机制,班子成员深入涿州基地、试验研究中心等一线调研,推动绿色低碳冶金工艺优化、特种合金冶炼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,新增授权专利48项。
三、强化标本兼治,构建“全周期”管理闭环

“三聚焦”推进查摆整改,聚焦制度完善,修订《公务用车管理办法》等制度16项,发布厉行节约倡议书,可控性费用实现同比下降。聚焦民生攻坚,建立“首问责任制”“限时办结制”,解决职工工装、心理咨询服务、文体活动等职工关切问题,提升职工满意度。聚焦长效监督,创新整改动态跟踪机制,对整改任务实行“周调度、旬跟踪、月总结”,整改完成率达80%以上。“三结合”推动成果转化,结合服务国家战略,承担汽轮机转子用镍基耐热合金及大型锻件研制、海洋油气水下管汇用双相不锈钢研制、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用特大型模具钢开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。结合赋能产业发展,推动特种合金材料在新能源汽车、海洋油气钻采、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,建立“基础研究+技术攻关+产业孵化”全链条创新体系,在鞍钢集团攀长钢,针对特厚钢板性能不稳定问题,组建“党员技术攻坚组”实施“靶向攻关”。结合锻造人才高地,实施“人才登高专项行动”,优化“引育用留”全链条,推荐省部级人才称号人选21人次,行业领域优秀团队及个人奖项5项。
四、突出作风淬炼,以学促干护航“材料强国”建设

党建引领科技创新,与高校、企业开展“党建+科技服务”技术合作交流20余次,技术服务覆盖特殊钢、工程用钢、稀土永磁、冶金绿色化智能化工艺、工程期刊等领域。实干担当提质增效,在涿州基地建设中,班子成员牵头优化施工方案,实现设备搬迁“零延误”;通过“清风护研”行动,构建科研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,搭建从项目立项到结题验收的全周期监管链条。以学促干彰显成效,今年上半年,钢研总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.6%,利润总额同比提升,经营质效不断增强。聚焦高温合金、核聚变材料、氢能材料等前沿领域,攻克630℃超超临界转子锻件、新一代核聚变实验堆材料等“卡脖子”技术取得里程碑突破。在科技奖励申报中实现历史性跨越,彰显科技创新“排头兵”研发实力。通过深化“学研用一体化”机制,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周期有效缩短,为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、低碳绿色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材料保障。
钢铁研究总院党委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“国之大者”紧密结合,以“头雁领航”强化责任担当,以“学研用融合”激发创新动能,以“全周期管理”推动长效整改,形成了“学出忠诚、查透问题、改出实效、干出实绩”的生动实践,为服务国家新材料研发高地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。下一步,将持续深化“作风建设与科技创新”双向赋能,以更强担当书写科技强国建设新篇章!